隨著智能制造產業的不斷發展物流行業該如何沖破困境
隨著智能制造產業的不斷發展,機器人也被應用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且保持著快速的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8%,在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下,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依然占主導地位,新舊動能的轉換給經濟增長帶來了影響和參透,機器人依舊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雖然智能化產品行業發展得到了快速增長,但是企業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9月18日,在2018首屆海派智谷智能裝備峰會暨第八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在致辭中表示,國內的智能裝備制造行業在很多方面與國外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他認為機器人只能說是智能裝備中的一個部分,智能裝備范圍很廣,現在講機器人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是我們國家的智能裝備非常落后,處于受制于人的狀態,很多基礎的集成電路、尖端設備等都非常的依賴國外,所投資的錢90%都是購買國外的制造設備,而且有的設備國外對我們還有非常大的限制,我們的話語權小。所以工信部就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的計劃,這個計劃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他說這是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的最大一步。
科技部十二五服務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也表示,我們有一些技術和西方國家的確存在著差距,我們要補課。因為國內工業2.0剛剛完成,3.0現在進入一半后直接跨入了4.0,由此可以看出,國內的高端裝備中“高速、重載、高精”十分落后,這里涉及到技術材料、高端數控、智能機器人等工業基礎技術。就拿芯片來說,國內需求很大,美國4.8%,日本三點幾,而中國是20-25%,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芯片60%-70%都是從國外購買,我們很落后。裝備也一樣,美國、日本、德國裝備從總體需求急速下滑,中國依然需要,因為中國很多基礎設施依然落后跟不上需求,這些課根據當下需求要補上,包括以高效節能環保的,以吃喝、娛樂、出行、穿戴產品拉動服務業,拉動這樣的設計,拉動我們所說的物流配送。
不管是智能制造還是智能制造中的一個部分機器人,它們的出現都是時代的造就,時代造就了技術,反之,技術滿足了新時代的要求,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從現如今這個大環境來看,未來數字化社會將會成為人類安全、娛樂、健康的一個重要標示。尤其是在高技術的支撐下,新年輕人的新消費模式里表現的會越來越明顯和強烈。在這樣一個智慧特征表現上,數字化的社會以物聯網軟件和機器人將成為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支撐。
田苗說,在這樣一個趨勢下,智能機器應用領域可以是方方面面。主要有三個力量在影響:第一,C端拉動,C端的需求牽引技術產品的變革。從G端到B端到C端,需求的牽引是從客戶到BAT企業尋求制造未來的精準需求,也就是說它是通過需求拉動了設計,拉動了網上物質的優化配置,反過來網上物質又推動了我們所說的“網”。
第二,路徑,由產品到服務。就是由過去的產品把它變成一種服務,產品信息同質化太嚴重,企業不得不考慮從維護產品品質到用戶使用精準的服務來獲得收益,是系統角度按照生態考慮,原因是需求的不確定、制造成本降低,以及合作伙伴不確定等因素造成。第三,企業特別注重品牌和標準化。今后變革的思路從C端開始,是由年輕消費和中產階級拉動,這個過程中企業注重服務、標準化、品牌、關鍵技術的研發。
近幾年,圍繞智慧物流的布局如火如荼,AGV作為智能裝備的寵兒,成為了智慧物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應用領域廣泛,按照應用類型劃分,2017年國內市場的搬運上下料機器人占比最高,達到65%。在2018首屆海派智谷智能裝備峰會暨第八屆中國國際機器人——智慧物流及AGV主題論壇上,機科副總工程師謝華天表示,據統計預計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超過15萬臺,市場規模將達到62.3億,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93.5億美元,其中AGV由于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方便靈活、可展示性強,可提高企業形象等諸多優點,AGV的應用不斷擴展,AGV系統能夠廣泛地應用于工業、軍事、交通運輸、電子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預計2018年國內AGV機器人將超過1.8萬臺,同比增長超過40%。
對此,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趙杰也表示,智能制造在我國的發展和推進,給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形式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尤其是進入2018年后,主要表現在三點:
第一、人工智能的熱度不斷高漲,使得替代了機器人熱,機器人熱度有所降低;
第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的投資開始變得更加理智也變得更加謹慎;
第三、機器人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社會各界對機器人產業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為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產業,是需要長期持續攻關才能實現的。
基于上述這些,趙杰認為機器人產業從2018年開始進入了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同時也進入了機器人產業大浪淘沙的時期,經過大浪淘沙可能會使那些沒有核心技術、不可持續發展的公司被淘汰掉,留下來一批可持續發展具有核心技術的公司。他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已經進入到了機器人人工智能裝備發展的最佳時期。
總之,前路漫漫,未來可期。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未來10年仍將處于高速發展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如何建立市場新秩序,如何更好的實現落地和應用,如何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如何跨過發展的轉型陣痛期,勢必成為業界長期需要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