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物流系統無人化升級|“物流+制造”專題(一)
物流+制造”,共探新時代融合發展路徑
上汽通用物流:探索全局數字化 重塑共贏生態圈 ——訪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生產控制與物流部執行副總監周輝
菲尼克斯中國公司: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的深度融合探索
制造業供應鏈賽道的進階與演變 ——訪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CTO呂臺欣
安得智聯:一盤貨統倉統配助力制造業降本增效 ——訪安得智聯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劉程
供應鏈變革下的制造挑戰與物流應對
富勒:與時俱進 服務制造業物流升級 ——訪富勒LES事業部總經理劉剛
全球一體化、高度協同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已經成為了中國制造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部分集團型物流企業、頭部社會型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已經攜手進入了深度融合,圍繞制造企業需求從供應鏈全鏈視角出發共探升級路徑的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工業品物流總額在社會物流總額中的占比高達90%以上,工業品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經銷端,再到消費者手中,整個流程中90%以上的時間都處于物流環節。制造業物流需求是我國物流業長足發展的重要支撐,從供應鏈全鏈視角出發進行物流優化,是當前階段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目前傳統倉庫仍大量存在,信息化水平普遍薄弱
我國一直鼓勵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2020年,國家發改委會同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物流業在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供應鏈協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用顯著增強。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模式,制造業供應鏈協同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精細化、高品質物流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主要制造業領域物流費用率不斷下降;培育形成一批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標桿企業,引領帶動物流業制造業融合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建立制造業物流成本核算統計體系,對制造業物流成本水平變化的評估監測更加及時準確。
伴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 戰略的不斷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進程不斷加快,供應鏈與物流升級發展早已成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發力點,從點到線再到面的優化進程穩步推進,供應鏈各環節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各環節之間信息系統正在相互打通,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意識到,想要最終形成高效協同的供應鏈,絕非單兵作戰能夠成功的,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攜手共擔,建立共享共贏的供應鏈新生態,才是形成高效協同供應鏈的關鍵。
一、制造業變革中的供應鏈新趨勢
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發展正在經歷新一輪變革,對供應鏈與物流提出了新要求。洞察制造業供應鏈與物流升級發展方向,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找到發力點,無論對制造企業,還是對物流企業來說,都是在變革中贏得競爭的第一步。
1.全球一體化
中國在家電、電子、汽車、機械和設備制造等領域已經全面融入全球價值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又是最大的生產基地,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遍布全球各地,生產基地在中國,產品銷往中國及海外市場;并且中國本土制造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如我們熟知的海爾、美的、格力等家電巨頭早已在海外市場建立了強大的戰略布局和競爭優勢。全球買、全球賣的格局正在加速發展。
全球化布局意味著供應鏈鏈條更長、供應鏈網絡覆蓋更廣,長尾效應更難應對;與此同時,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人文環境、政治環境、法律法規、語言等各方面都具有復雜的差異性,這也給全球化的供應鏈布局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在全球化拓展的大局之下,中國制造企業勢必需要建立起高效的全球一體化供應鏈與物流體系,以更好地支持全球業務發展。
2.更精準、更柔性、更敏捷
在渠道方面,國內市場,伴隨著我國電商的發展,新興消費群體逐漸成熟,線上渠道已經成為了主流渠道;直播電商更是深受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正在成為重要的渠道;圈層經濟時代到來,消費者更注重個人體驗的主觀感受,在品質之上更愿意為具備個性、特色、創意的產品買單。在海外市場,雖然線下傳統銷售渠道仍占主導地位,但疫情的到來催化了線上渠道的快速發展,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模式迅速被復制發展,海外銷售渠道也逐步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全渠道場景之下,產品定制化、訂單碎片化、需求與服務的圈層化特征愈發凸顯,制造企業需要能夠實現更為精準預測、更敏捷、更柔性的供應鏈與物流體系,來合理匹配供應商、生產商以及物流資源,建立庫存共享及消化規則,以保障高效生產、全渠道高效供應與高品質服務能力。
3.重視保障供應鏈的穩定安全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及地震、火災等等,各種不可預測的“黑天鵝”、“灰犀牛(參數|圖片)”等重大事件頻繁地沖擊著全球供應鏈,工廠停工、供應鏈斷裂、物流停滯,一個又一個考驗接踵而至。
如今,影響供應鏈安全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調整供應鏈戰略和布局,提升供應鏈韌性水平,規避供應鏈風險,也已經成為了制造企業持續生存的必修課。
4. 智慧供應鏈成為方向
在“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浪潮的推動下,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創新升級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隨著生產、物流、信息等要素不斷趨于智能化,整個制造業供應鏈需要朝著更加智慧化方向邁進。現如今,建立高度智能化、全流程數字化、信息互聯互通、網絡化、滿足柔性的智慧供應鏈已經成為了成為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支撐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二、制造業供應鏈物流發展現狀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的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
2014年,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在國際會議上提出供應鏈。此后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如,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的關于供應鏈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指導意見,也是第一次將供應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促進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變革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2018年4月17日,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通過試點,現代供應鏈成為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載體。這些政策無疑給制造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依靠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依靠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加強數字化供應鏈建設,打通全鏈條信息系統,實現供應鏈高效協同,成為了當下制造業頭部企業努力推進的方向。數字化供應鏈指在供應鏈相關信息充足的基礎上,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由數字驅動,并由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驅動的基礎上為供應鏈活動做有效決策。但制造企業供應鏈中包含的企業主體成千上萬,各自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參差不齊,各環節數據與業務之間存在非常復雜的邏輯關系,而且各行業均面臨著高級管理和科技型人才短缺問題,也有很多制造企業因為高投入而無法繼續前行,想要在數字驅動基礎上實現輔助決策,形成真正意義的由真實市場消費需求拉動下的高效協同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物流作為制造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變革發展至關重要。圍繞制造企業物流分類主要包括了入廠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四大部分。
長期以來,制造業物流改善大多側重在工廠內部的倉儲自動化水平提升,以AS/RS等立體倉庫實現成品、原材料的自動化存取與信息化管理。近年來,伴隨我國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紛紛建設智能工廠,與生產端緊密銜接生產物流升級優化得到重視,柔性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AGV、AMR等各類工業機器人用于生產線旁的物料搬運,自動揀選機器人替代人工進行揀選作業……甚至無人倉已在制造業出現,生產物流已經進入了高集成自動化階段;與此同時,物流信息化系統不斷完善,并與生產系統銜接實現了高效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