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引導物流行業人才培養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從業人員超過5000多萬,是服務業的主要就業渠道之一。“十四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仍將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同時,物流人才需求仍面臨巨大缺口,人才數量、質量、結構仍需要優化,尤其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等方面仍需補齊人才短板。
在新版《目錄》中,物流類中職、高職專科、高職本科共16個專業,新增2個專業、更名5個專業、調整歸屬3個專業、調整歸屬合并到其他專業1個,調整后的目錄結構更合理,新浪,也兼顧了新型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一是服務新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新需要。供應鏈管理服務作為一個新經濟、新業態已經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現代供應鏈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供應鏈管理師也作為市場需求迫切的新職業于2021年正式發布。據預測,今后三年我國供應鏈人才供需約有430萬人的缺口。《目錄》新增“供應鏈運營”專業體現了職業教育主動適應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的需求,適應新職業的人才培養需求。此外原“物流管理”兩個專業名稱更名為“現代物流管理”,符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求,順應了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物流強國需要,將成為專業改造升級的重要抓手,同時也與普通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有了明確區分,體現了職業教育類型特征。
二是對接新技術下新職業新崗位新需求。數字化轉型成為物流業升級的關鍵,多式聯運、無接觸配送、自動駕駛、高鐵貨運、大型無人機載貨、智能快遞柜和無人配送車等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加快推動物流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技術,也是智能物流技術和智慧物流發展的基礎,《目錄》將原“物流信息技術”更名為“智能物流技術”,不僅更加聚焦崗位和職業需求,使得專業命名更科學、規范,也充分體現了數字化改造的新特征。隨著智能物流技術更廣泛地應用,在智慧物流的應用場景中越來越多工作將由人機協同共同完成,中職新增“物流設施運行與維護”反映了新技術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也體現了院校人才培養的前瞻性。
三是專業結構和銜接貫通更順暢。《目錄》將“航空物流”更名為“航空物流管理”,并和“鐵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一起從其他專業類一并調整到物流類,確保了專業口徑設置更合理、培養定位更聚焦,能更好地服務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同時也讓物流類專業對接產業更全面。原中職物流類專業只有財經商貿類專業,此次新增“物流設施運行與維護”不僅補齊了中職層次工程技術類專業,也為中職學生升學到高職和本科工程技術類專業提供了更順暢的銜接通道及更多的選擇空間,充分體現了強化中職教育基礎性作用的設計理念。
四是動態調整機制更科學。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技術快速發展與迭代,新形態、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原有集中統一調整的目錄管理方式很難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實施“每年動態增補,五年調整一次”的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可以為專業結構不斷優化提供靈活、長效的機制,使得專業目錄制(修)訂更加高效,能快速應對科技進步、市場需求變化、新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新要求,從而對接產業快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是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面向能力的實踐教育、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的特征。